欢迎来到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官方网站
迎着飒飒的春风,沐着绵绵的春雨。为了推动我市高中技术学科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研究高中技术学科新教材教法,探讨高中技术学科合格考相关问题,促进高中技术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月18日在我校开展了2024年春期高中技术学科教学研讨会。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各区(市、县)高中技术学科教研员、中心组成员,全市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师。此次研讨会分为教学交流、专家讲座、技术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解读三个部分。
01课例展示显风采
我校信息技术胡磊老师带来了一堂研究课《数据可视化》课堂伊始,胡老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五一旅游”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开项目式学习。根据数据可视化制作旅游攻略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感知、理解、应用”三种递进类型的问题,从多个维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短暂休息后,由德阳市教科院罗士儒主任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并组织各区县代表依次对课例进行点评,各位老师对本堂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学科教学建议。
02专家讲座促成长
什邡中学的车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经验分享》精彩讲座,车老师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出发,全面解析学科特征,详实解读历年真题,他重点阐述了,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目标不能、不应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应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03政策解读明方向
德阳市教科院金鑫老师对《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进行了解读,金老师的解读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方向指导性,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德阳教科院罗士儒主任对通用技术学科考试进行了解读,罗主任重点强调了通用技术学科实践操作部分考试方式灵活,提醒各位一线老师们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即将迎来的学业水平合格考。
教研相长。此次技术学科的研讨活动,安排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实用。在教学路上,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携手共进。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我市技术学科共同教研的脚步将继续前行!...
原文链接 http://www.scedumedia.com/web/news/item/20543...
       11月10日上午,为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广汉市高中新老学校之间教学研讨及语文学科建设的交流,广汉市高二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以立足“三新”背景为主题,围绕如何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展开研讨。
       研讨活动由教务处副主任黄健主持。广汉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先俊老师、我校张浩然副校长、广汉中学的高二语文教师及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教学观摩,问道课堂
       我校的三位老师围绕“三新”背景下的诗歌教学进行了课堂展示。
       李小婷老师执教《书愤》一课。《书愤》是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篇目——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代表作品。李老师主要以诗题“书愤”为核心话题设计问题,即书了什么内容——所愤为何——所愤何平。任务目标清晰具体,情境安排层层深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教学流程完整清晰,前后勾连,严谨有序。
       黄莎老师的《将进酒》一课,把“诵读教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示范诵读,激情澎湃,引入一场诗酒宴,再到深挖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到最后的带入作者情感进行深情诵读。多种方式的“读”,诗酒芬芳,激情满怀,让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沉醉其中。
       黄青青老师以《江城子》为题,以画场景、写剧本之法导入本课,通过精准的问题设计,推动课堂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词的情感。借助虚实结合手法,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多采用激励性评价用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经验交流,他山攻玉
       课堂展示结束,教务处黄健副主任主持开展评课研讨活动。在三位教师自我总结后,我校教研组长唐碧清老师、广中语文教师分别对三位老师的课堂展开评价,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设计思路。她们围绕教学的做法经验进行交流分享,老师们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互学互鉴,启发新思。
       广汉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先俊老师总结到,诗歌教学也要以学习任务群为纲领,渗透核心素养,以新高考动态为导向,体现教考衔接。情境任务应贯穿课堂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做到“文本、学情、任务”三位一体,教学设计应立足课标教材,加强课内外联系,才能落到实处。
       张浩然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老师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我校语文教师提出期望。他指出,我校的语文老师们应该在此次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做进一步探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此后我们还将加大校际间教学教研活动的力度,把兄弟学校请进校园,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新”背景下,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成长。每一份上课,都是一次涅槃。让我们着眼长远,放眼大局,不断登攀,走向远方。汇汩汩溪流成汪洋,集盈盈烛火成明灯!
...